c
罐印色素反映如下: 1、罐印紫黑而暗:一般表示供血不足,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。2、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: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。3、罐印呈散在紫点状,且深浅就一,表示气滞血淤症。4、罐印鲜红而艳:一般表示阴虚,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。5、罐印红而暗:表示血脂高,且有热邪。6、罐印灰白,触而不温,多为虚寒或湿邪。7、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:表示风邪或湿症。8、罐体内壁有水气:表示该部位有湿气。9、罐印出现水泡,说明体内湿气重,如果水泡内有血水,是湿热毒的反应。 拔罐可分如下几种: a.留罐法:即将拔罐拔于皮肤后停留10分钟左右,儿童3分钟左右,少女5分钟左右,妇女7分钟左右,皮肤细嫩者可根据人体耐受度为限。待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时起罐。若拔罐大而吸拔力强时,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。病重、病灶深及疼痛重者拔罐时间可稍长,病轻、病灶浅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;肌肉较厚处时间可以稍长,肌肉较薄处时间宜短;冬天拔罐时间可稍长,夏天宜短,这是较常用的方法,一般疾病均可采用。 b.走罐法:亦称推罐、行罐。即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拔罐口上喷涂中药雾剂通络宁,将拔罐拔住,然后沿着经脉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罐具,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,充血甚或淤血时,将拔罐起下。此法可起到拔罐或刮痧的双重作用,适用于面积较大,皮肤平滑,肌肉丰厚的部位,如脊椎、腰肾、大腿等部位。 c.闪罐法:即将罐拔往后,立即起下,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,起下拔住,直至皮肤潮红。本法一般多用于不太平整,容易掉拔罐的部位,以及颜面等不易留淤斑的部位。